2024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市、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加快推进卫生健康法治建设,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法治工作主体责任,构建法治建设组织领导机制。我委严格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以党组会、办公会等形式,研究解决法治建设相关问题,将第一责任人履职情况纳入年度述法内容。及时调整市卫生健康委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能职责,按“一岗双责”促进班子成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加强卫生健康法治建设,有效夯实法治工作基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法治建设重点工作3次,把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与卫生健康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以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和法治政府建设为重点,制定《公立医院法治工作方案(2024—2025年)》《2024 年度卫生健康法治工作要点》,统筹推进系统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各项工作。
(二)落实法治工作体制机制,有效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一是规范权力运行。公布行政权力权责清单331项,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清理保留委机关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5件,保留市政府规范性文件7件,合法性审查率和备案率均达100%,全部制定了政策咨询解读并上传至市政府官网。制定委机关《岗位法治总台账导图(2024)》,不断加强规范化、法治化建设,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做好合法性审查工作,开展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和协议合同法制审查6件,并提出相关建议意见;开展重大案件合法性审核11件,提出建议意见16条。清理保留公平竞争性文件11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范实施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二是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及时完善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聘用法律顾问1名,落实公职律师1名,补齐卫生健康在法治方面的短板,充分发挥律师在卫生健康立法、合法性审查、重大事项论证中的“智囊团”作用,全面提升处理卫生健康领域涉法问题的能力。三是开展法治医院建设。落实医疗卫生机构法治工作机构,配备工作场所,并配备专、兼职法务工作人员,完善医院管理制度章程,严格按照《四川省公立医院法治建设重点评价指标体系》完成省、市级法治医院建设,探索建立县级法治医院建设库,全面提升医疗服务的规范化与法治化水平。
(三)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一是全面依法依规审批。全面梳理办事事项,形成卫生健康系统行政许可事项实施清单、运行图谱、实施要素“一单一图一表”,在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发布31项行政许可事项运行图谱。及时开展医疗机构审批管理专项治理,实现审批事项现场审查细则标准化、规范化,务必做到依法依规审批。二是持续推动审批服务便利化。深入开展“卫您办”行动,持续推动“网上办、掌上办”, 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帮办代办”等暖心服务。统筹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资源,基本实现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同质量服务。探索推行行政审批上门服务、靠前审批。今年,全市共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2411件,按时办结率、群众满意度均为100%。三是持续优化卫生健康营商环境。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管理的通知》,实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就近办理审批业务。依托医疗、医师、护士注册联网管理系统,实现高频电子证照互认共享,办事群众无需提供纸质证书。深化拓展“川渝通办”,不断深化渝广医疗机构检验检测结果互认。今年,全市新办审批医疗机构5家,新增诊所备案116家。
(四)强化普法教育,大力提升法治素养。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组会前学法和干部职工全员学法考法制度,结合《广安市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内容,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及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党组会前学法12次,57名干部职工利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平台在线学法考法通过率100%。二是一线医务人员全员学法。医疗机构通过举办培训班、在线学法、演讲比赛等形式,全面学习《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依法执业、依法行医的意识和能力。三是落实普法责任制。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采取专题培训、以案说法、参与执法等形式,宣传法律法规,加强管理相对人法治宣传教育,着力提高诚信守法的法治观念。四是做好重要节日普法宣传。结合“4·7”世界卫生日、“12.4”宪法宣传日、“8·19”中国医师节等各种主题宣传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视频类、资讯类新媒体账号平台和官方平台,采用多种宣传形式,开展“八五”普法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普法氛围,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8000余人次。
(五)加强行业监管,提高行政执法效能。一是持续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聚焦行政执法源头、过程、结果等关键环节,建立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二是加强依法执法管理。优化和改进行政执法方式,高质量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组织开展市县两级中医药、打击非法行医、职业健康、公共场所、学校卫生等专项监督工作,促进医疗机构、学校及各类经营场所依法执业、规范执业,立案23件,办结23件,办结率100%。三是探索推进包容审慎监管。通过日常监督、“双随机”抽查全覆盖的方式,以日常指导、普法宣传和出具监督意见书为主,以行政处罚为辅的方式,推动包容审慎监管。调整完善卫生健康领域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从重处罚、免于处罚、不予处罚、首违不罚和轻违不罚裁量清单。四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完善“医疗三监管”平台运行机制,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实施全方位综合监管。按照“双随机”“双公示”要求,及时在政府网站公示审批情况、处罚结果等。
(六)强化行政行为监督,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一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及时召开党组会研究建议办理工作,坚持把沟通协调贯穿到办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持续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卫生健康行政诉讼案件,尊重并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严格执行《广安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定》,充分发挥化解行政争议和进行行政执法监督的作用。二是畅通监管渠道。公开投诉举报电话,认真办理信访投诉,及时化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依法保障投诉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卫生服务投诉平台,各医疗机构设立群众投诉信箱和投诉电子邮箱,开通微信公众号投诉渠道,并设立专员负责投诉事宜,处理投诉举报40余起,均已办结。
二、工作成效
一是扎实推进法治惠民生工作。结合行业实际,制定出台了卫生健康“十大工程”实施方案,9家三级公立医院设置法务工作部门并配置法律工作人员的完成率100%。二是法治医院建设取得新成绩。我委积极推进法治医院建设,推荐5家三级公立医院纳入省级法治重点医院建设,建立市级法治医院建设库。在全省卫生健康法治化建设工作调度会上考评进入全省前4名。三是渝广合作取得新成效。联合培训。重庆渝北区、合川区、长寿区、垫江县等与广安卫生健康执法人员共100余人参加。联合普法。出动执法人员50人次,对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等场所开展普法宣传,发放资料100余份。联合执法。出动执法人员50人次,检查医疗机构、公共场所,发出监督意见书13份,全年无行政处罚案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我委虽然在法治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个别干部职工和医疗卫生单位存在重业务、轻法治的现象;二是宣传教育不够深入,少数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行政执法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卫生健康系统监督执法队伍人员较少,监管面较大,目前的执法力量难以做到全覆盖,个别医疗卫生违法违规现象难以及时发现和查处。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委将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找差距、补短板,弘扬法治卫生健康精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主要做到几个方面。一是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推进全面依法治市、法治政府建设,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强化全体人员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重点,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决策、规范执法,提高全系统依法执业水平,全方位推进卫生健康法治建设,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二是深化医疗机构法治建设。贯彻落实国家医疗机构法治建设实施意见,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推开法治医院建设,将法治融入医疗机构运行全过程。三是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加强卫生健康行政许可事项动态管理,按照《四川省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5年版)》,梳理形成本系统行政许可事项“一单一图一表”,持续深化“卫您办”行动,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打造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政务服务环境,不断提高卫生健康政务服务效能。
专此报告。
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2月26日
相关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