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食在“村宴”。按照“龙头企业+村合作社+农户”模式,围绕广安蜜梨、阳和葡萄、食用菌等各类农产品,蹄膀、辣子鸡等各式农家菜,推进适度规模化、特色品牌化、品质绿色化运营,将农特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满足游客吃购需求。目前,累计开发各类旅游商品100余种。
二是住在“村宿”。依托五类农房改造、和美乡村建设等项目,重塑乡村风貌,探索“民宿+农业观光”“民宿+避暑旅居”发展模式,建设“上山上·有多云”等一批定位精准、特色鲜明精品民宿,让游客住得下住得好。目前,发展各类民宿200余家,可提供床位1500余个。
三是游在“村创”。深挖现有历史资源,延伸红色文化、三线文化、南宋文化产业链,通过讲好红色故事、用好乡村特色、做好农事体验,向游客提供研学、旅居等服务,打造集文创、休闲、旅居、时尚趣味为一体的乡村游目的地。今年来,累计接待乡村旅游游客62万人次,增收约900万元。
相关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