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府办发〔2021〕55号
各镇人民政府,广安高新区、川渝合作高滩园区管委会,各县级有关部门:
《邻水县中医药强县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已经十九届邻水县人民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邻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31日
邻水县中医药强县建设行动方案
(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安市委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广委发〔2020〕21号)、《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安市中医药强市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广安府办发〔2021〕24号)和《中共邻水县委邻水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邻委发﹝2021﹞34号)精神,全面推进中医药强县建设,结合邻水实际,现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医药强省建设和市委、市政府中医药强市建设的决策部署,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医药强县建设。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中医药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高,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能力取得重大突破,中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取得明显成效,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更加广泛深入,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布局更加合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凸显,“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行动。建成以县中医医院为龙头,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县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完成县中医医院迁建项目,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十四五”期间县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规范中医医院科室设置,推进综合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设置中医药科室,鼓励精神病医院设立中医药科室。扎实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优化中医药服务机构设置,筑牢基层网底,到2022年,力争实现全部建制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馆。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发展改革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各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列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推进县中医医院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力争到2025年把县中医医院康复科、肿瘤科建设成为“立足邻水,面向广安,辐射川东”的特色专科。加强现有的3个省级和3个市级中医药重点专科管理,突出中医特色优势。鼓励县中医医院与有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的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积极支持县中医医院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增挂“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邻水分院”暨“邻水县肿瘤医院”牌子。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巩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成果,规范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角建设,促进中医药服务资源下沉,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均衡性,到2022年,力争实现全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推进中医药人员“县管镇用、镇管村用”,镇卫生院的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20%以上。拓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岁婴幼儿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均达到70%。(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各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三)推进中医药应急体系建设行动。完善重大疫情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防控和应急救援机制,建立中西医协同救治和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依托现有资源,推动县中医医院传染病区项目申报和规范化建设,建立一支能够有效处置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中医疫病防治队伍,提高中医药传染病防治的参与度,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确保县中医医院能够发挥重大疾病监测哨点功能。加强县中医医院急诊、传染病区建设,规范设置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建立县中医药应急队伍,加强中医药应急能力建设。(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发展改革局、县经济信息化局、县教科体局、县财政局、县应急局,各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四)推进传统中医诊所惠民行动。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传统中医诊所、公立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参与传统中医诊所服务,开展多样化中医药服务,增加传统中医诊所服务供给。鼓励将传统中医诊所纳入医联体建设,支持传统中医诊所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培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邻水中医诊所连锁品牌。鼓励有条件的中医诊所组建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按规定收取签约服务费。鼓励城镇社区为提供家庭医生服务的中医诊所无偿提供诊疗场所。鼓励传统中医诊所广泛使用中医传统诊疗技术,提供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康复服务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加强传统中医诊所服务能力培训,提升传统中医诊所服务质量。到2025年,力争传统中医诊所增加10家,构建“中医诊所在身边”和“10分钟可及圈”的纯中医服务格局。(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各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五)推进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行动。加强重大疾病专病、专科防治能力建设,聚焦糖尿病、重症胰腺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重大疾病,依托现有资源积极争取四川省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中心建设。推进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争取国家级、省级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教科体局、县财政局,各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六)推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优化中药材产业布局,建设可持续、多元化、特色化的中药材产区,扶持中药材产业重点种植区发展。扩大种植规模,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5万亩,产值达到2亿元。推动道地药材品种确定和申报工作,力争完成1个道地药材品种的申报。大力支持中药及大健康产品开发和关键技术装备创新,支持中医药重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高价值专利,提升川产道地药材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和中医药健康旅游。推动中医药服务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开展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经济信息化局、县发展改革局、县教科体局、县民政局、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商务局、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市场监管局,各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七)推进中医药助推双循环行动。推动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推动川产优质中药材“走出去”,扩大川产中药产品国际国内市场份额。继续深化与有关大学和医院的合作,加强与川渝两地医疗机构医联体建设,力争与成渝两地省(市)属医疗机构建设医联体1个以上。(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委宣传部、县发展改革局、县经济信息化局、县商务局,各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八)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行动。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智慧医院建设,依托“互联网+”平台,逐步打通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建制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的链接。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开展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以中医特色信息系统为重点的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二级中医医疗机构电子病历达到三级水平,三级中医医疗机构电子病历达到四级水平。推进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提供预约挂号、分时段诊疗和检验检查、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移动支付、远程会诊等线上服务。推动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智慧中药房”建设。创新发展“互联网+”中医药监管,推进政务服务全流程电子化。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推进“一码就医”,支持打造具有中医特色的“互联网+”示范中医医院。推进中医药古籍、经典名录、名老中医和教学名师教学资料数字化。拓展中医药服务新领域,发展中医药产业新业态,培育中医药文化新形态,促进中医药现代化、智能化创新发展。(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经济信息化局、县教科体局、县商务局、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县统计局、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各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九)推进中医药人才高地建设行动。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引进,营造中医药人才成长的宽松环境,吸引全国各地名优中医药专家、医学院优秀毕业生投身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培养一批中医药教学、科研、临床、产业骨干和省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技能工匠、复合人才、实用人才,加大中医药紧缺人才培养力度,到2025年,培养各类中医药人才200名。建设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平台,支持国医大师和国家、省、市名中医在邻水建设名医传承工作室。增加多层次的师承教育项目,扩大师带徒范围和数量,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鼓励“西学中”,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加大农村中医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力度,构建更加合理的中医药人才梯队。鼓励结合实际,建立中医药优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将中医药学才能、医德医风作为中医药人才主要评价标准,将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中医医师的主要评价内容。(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委组织部、县教科体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十)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建设行动。围绕国家中医药战略部署以及我县现实需要,鼓励企业、医疗机构等产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实施中医药科研项目,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加强同科研院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多方面的务实合作。搭建“企业+基地+科研单位”的科技合作平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鼓励支持企业进行中药材种植、种子种苗繁育、加工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促进中药材精深加工工艺改善。鼓励创新研发食品、化妆品、日用品、保健品等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开发中医药文创产品和健康旅游产品,促进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发展改革局、县教科体局、县市场监管局,各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十一)推进中医药文化高地建设行动。充分利用义诊、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向群众广泛推送中医经典和中医故事,提高群众对中医知晓率和认同度。深入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和中医药“六进”活动,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加大对中医药文献、古籍的收集整理工作,研究民间名方、经方、验方,传承中医药临床经验及特殊的诊疗技术、学术渊源研究和文化宣传。强化中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遴选一批中医药项目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力争1个中医药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持续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阵地建设,支持各类医疗机构、企业建设中医药展览馆和服务体验区。(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委宣传部、县教科体局、县文化广电旅游局,各镇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邻水县推进中医药强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统筹上述“十一大行动”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工作,研究协调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结合全县发展基础和部门(单位)职能职责,细化目标任务,量化工作指标,做好跟踪监测,抓好督促落实。各部门(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本地实际,统筹推动各项行动落地见效,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二)形成工作合力。卫生健康、经济信息化、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组织实施好本系统、本领域的专项行动。发展改革、财政、教科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商务、市场监管、医疗保障、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单位)要根据职能职责和任务分工,全力支持“十一大行动”有序实施。
(三)强化工作保障。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实施,积极对接国家、省级、市级资金投向,争取中、省、市资金支持。要认真研究制定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人才保障、物资保障、政策保障措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