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依据及必要性
2020年秋季,全县共有幼儿园179所,其中公办园43所、民办幼儿园136所,在园幼儿25846名。共有中小学99所,单设小学31所(其中,教学点81个,班级185个,学生46036人),单设初中24所,九年一贯制28所,普通高中8所,中职学校7所,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共计109487人,其中义务教育学生85511人,含小学生56595人(城区24046人),初中生28916人(城区12791人);普通高中学生16350人,中职学生9140人,特教学生79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加速向城镇聚集,邻水县城区及中心场镇适龄儿童少年人数快速增加,城区及中心场镇教育资源日益紧缺,城乡学校布局调整已迫在眉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在“十四五”期间,拟对邻水县学校进行布局调整规划,有效整合全县教育资源。
二、起草过程
结合全县教育资源现状和学校布局情况,县教科体局认真研读了教育部、省政府关于学校布局调整的相关文件,从2021年3月开始进行布局调整前期准备工作,一是组织专人对接25个镇,开展专题调研;二是召开多次专题会议研究布局调整相关事宜;三是多次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专题汇报布局调整工作开展情况,现已形成规划布局初步方案。
根据《四川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四川省行政行为听证暂行实施办法》《四川省行政执法程序暂行规定》,县教科体局于2022年3月开展专题调研,汇总各镇建议;4月征集部门听证代表,着手准备听证会议;8月18日组织召开了由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听证会,广泛听取了基层代表意见和建议,并对布局调整规划进行了修改和完善;8月23日组织召开专家论证,对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再次进行科学论证,并形成专家论证意见;9月13日完成风险评估;9月30日通过县司法局合法性审查,结论为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规定,程序和内容合法。最终形成《邻水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关于审定〈邻水县“十四五”期间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的请示》,特报请县人民政府审定。
三、主要内容
(一)城区布局调整
2021年邻水县职中迁往职教中心,鼎屏镇中迁往邻水职中现址,鼎屏镇中现址改建为单设小学;2023年,延胜中心学校设为第十一小学,初中生并入解愠初中,启动邻水县第十中学校建设;2024年启动第九小学、第十小学建设,完成城南镇中心学校和城北镇初级中学扩建;2025年还原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功能室,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发展,彻底消除大班额,基本消除大校额。
(二)农村布局调整
柑子镇:2024年前柑子职高逐渐减少职高学生招生规模,龙安初中学生分流到柑子职校现址就读,龙安小学迁往现龙安初中现址,办成寄宿制小学。
调整后学校:柑子镇初级中学、柑子镇中心小学、柑子镇龙安小学、柑子镇中心幼儿园、柑子镇第二幼儿园、柑子镇龙安幼儿园。
太和镇:2024年普新、新镇中心学校初中生并入柑子现职校,普新、新镇设立为中心小学。
调整后学校:太和镇中心学校(附设幼儿园)、太和镇普新中心小学、太和镇普新幼儿园、太和镇新镇中心小学(附设幼儿班)。
观音桥镇:2022年冷家学校初中生并入观音桥镇初中,冷家设立寄宿制小学,并附设幼儿园;观音桥镇中心小学办成寄宿制学校。
调整后学校:观音桥镇初级中学、观音桥镇中心小学、观音桥镇幼儿园、观音桥镇冷家小学(附设幼儿园)。
城北镇:待东部新区重新规划学校。2023年金垭中心学校初中生并入解愠初中,金垭设为寄宿制教学点,保留长安中心学校。
城南镇:待东部新区重新规划学校。保留解愠初中(金垭中心学校初中生并入该校)、解愠小学(含附设幼儿园)、芭蕉村小教学点、西天中心学校(含附设幼儿园)
梁板镇:2022年,初中、小学合并为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并附设幼儿班。
牟家镇:保留牟家镇初级中学、牟家镇中心小学、牟家镇中心幼儿园;2022年甘坝中心学校初中生并入牟家镇中,原校办成1所寄宿制教学点(含附属幼儿班)
合流镇:2024年前合流职高逐渐减少职高学生招生规模,合流职校现址办成单设初中,四海学校初中生分流到合流初中就读,四海学校改办成寄宿制小学并附设幼儿班。
调整后学校:合流镇初级中学、合流镇中心小学、合流镇四海小学(附设幼儿园)、合流镇中心幼儿园。
高滩镇:2025年子中中心学校初中生分流到高滩镇初中就读,子中设立寄宿制小学并附设幼儿班。
调整后学校:高滩镇初级中学、高滩镇中心小学、高滩镇子中小学(附设幼儿班)、高滩镇中心幼儿园,高滩镇七孔教学点。
坛同镇:2024年坛同中学停止招生高中学生,坛同镇中学生及黑滩学校、九峰学校、华蓥学校初中生分流到坛同中学现址就读,坛同镇中设为坛同小学分校区(办成寄宿制小学),黑滩学校、九峰学校、华蓥学校设立寄宿制小学教学点。
调整后学校:坛同镇初级中学、坛同镇中心小学、坛同镇中心小学分校区、坛同镇黑滩小学教学点、坛同镇九峰小学教学点、坛同镇华蓥小学教学点(附设幼儿班),坛同镇天才门村教学点,坛同镇中心幼儿园、坛同镇第二幼儿园。
椿木镇:(保留)椿木镇中心学校(含附设幼儿班)。
九龙镇:2021年新合学校、2022年石鼓学校和雷公学校、2023年风垭学校初中生分流到九龙镇中就读,石鼓、风垭2所学校办成寄宿制小学教学点,其中风垭附设幼儿班;九龙镇中心小学、九龙镇第二小学办成寄宿制小学。
调整后学校:九龙中学、九龙镇中、九龙镇中心小学、九龙镇第二小学、九龙镇风垭小学教学点(附设幼儿班)、九龙镇石鼓小学教学点、九龙镇中心幼儿园、九龙镇第二幼儿园。
御临镇:2022年御临镇雷公初中学生并入九龙镇中;2023年御临镇中和御临小学合并为御临镇中心学校(九年一贯制),并附设幼儿班;雷公小学迁往雷公初中校区,办成寄宿制小学教学点。
调整后学校:御临镇中心学校(附设幼儿班),御临镇雷公小学教学点。
黎家镇:2021年撤销药王顶村教学点,2022年撤销渔场村教学点,并在初中部附设幼儿园班,保留黎家镇中心学校。
袁市镇:2021年袁市中学迁往北校区,袁市小学迁往袁市中学南校区,办成寄宿制单设小学,小学校区逐步过渡为袁市二幼使用;2022年撤销龙桥初中,学生分流到袁市中学现址就读,其校址给龙桥小学使用,办成寄宿制小学。
调整后学校:袁市镇初级中学、袁市镇中心小学、袁市镇龙桥小学(附设幼儿园)、袁市镇中心幼儿园、袁市镇第二幼儿园。
两河镇:2024年荆坪中心学校初中生并入石永中学就读,荆坪中心学校设寄宿制小学教学点(含附属幼儿园)。
调整后学校:两河镇中心学校(附设幼儿园)、两河镇荆坪小学教学点(附设幼儿园)。
丰禾镇:2021年丰禾镇第二小学建成投入使用,长滩中心学校初中生分流到丰禾镇第二初级中学(丰禾中学)就读,长滩设立寄宿制小学教学点,并附设幼儿班;2024年前丰禾中学逐渐减少高中招生规模,扩大初中招生规模,办成单设初中(丰禾镇第二初级中学);同时将八耳镇中、复盛中学学生分流到现丰禾中学(丰禾镇第二初级中学)就读;保留复兴村教学点。
调整后学校:丰禾镇初级中学、丰禾镇第二初级中学、丰禾镇中心小学、丰禾镇第二小学、丰禾镇长滩小学教学点(附设幼儿班)、丰禾镇复兴教学点、丰禾镇中心幼儿园、丰禾镇第二幼儿园、丰禾镇第三幼儿园。
八耳镇:2024年撤销八耳镇中,其校址给八耳小学使用,办成寄宿制小学(附设幼儿园)。
复盛镇:2024年撤销复盛中学,其校址给复盛小学使用,办成寄宿制小学(附设幼儿园)。
石永镇:2024年前石永中学逐渐减少高中招生规模,扩大初中招生规模,办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容纳荆坪中心学校和古路中心学校分流初中生,以及石永镇中、石永小学分流的部分学生就读;古路中心学校设为寄宿制小学教学点(含附属幼儿班)。
调整后学校:石永镇初级中学、石永镇中心学校、石永镇中心小学、石永镇古路小学教学点(附设幼儿班)、石永镇同石小学教学点(附设幼儿班)、石永镇中心幼儿园。
石滓镇:2023年撤销柳塘初中,学生分流到石滓镇中,柳塘初中现址给柳塘小学使用,办成寄宿制小学。
调整后学校:石滓镇初级中学、石滓镇中心小学、石滓镇柳塘小学、石滓镇中心幼儿园、石滓镇柳塘幼儿园。
兴仁镇:2024年兴仁职中逐渐减少职高学生招生规模,扩大初中招生规模,兴仁镇中迁往兴仁职校校址,兴仁镇中现址给兴仁小学使用,办成寄宿制小学,护邻中心学校初中生并入现兴仁职校就读。
调整后学校:兴仁镇初级中学、兴仁镇中心小学、兴仁镇护邻中心小学(附设幼儿园)、兴仁镇中心幼儿园。
王家镇:2021年王家镇中、王家小学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撤销高石学校,高石初中生分流到王家学校。
调整后学校:王家镇中心学校、王家镇中心幼儿园。
三古镇:2023年三古镇中、三古小学合并为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三古镇中心学校),保留三古镇中心幼儿园。
四、征求意见和合法性审查情况
经召开听证会、专家论证会,多方征求社会各界代表意见,均同意教科体局提交的《邻水县“十四五”期间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并经县司法局合法性审查,县教科体局对邻水县“十四五”期间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工作符合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程序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