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致富经!探寻“绿叶子”变“金叶子”背后密码

2025-03-20 15:02 来源:邻水县融媒体中心 访问量:1
【字体: 打印

近年来,邻水县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着力在产业振兴上下功夫,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打造茶叶生产基地和名优茶产地,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让一片“绿叶子”变成群众增收的“金叶子”。

图为丨邻水白茶基地一隅。(资料图)

白茶产业兴旺助农增收致富

春风送暖,万物生发。3月17日,在邻水县丰禾镇关口村白茶基地,村民们正抢抓时令移栽白茶幼苗,一株株嫩绿的茶苗在湿润的泥土中“安家”,为茶山织就了新绿。

“全部种植的是‘白叶一号’品种,每天有7到80个人,按照不同的工序进行挖箱、打坑、种苗,预计3天内完成这片200多亩茶苗的移栽。”据基地技术员熊以宽介绍,眼下正值茶苗移栽的好时期,春茶也即将迎来“第一采”,连日来,基地及时组织村民抢栽幼苗,以便及早完成栽植、腾出人手为采摘春茶做足准备。

据悉,关口村所在的邻水县白茶基地,地处明月山西麓,这里依山傍水,生态宜人,加上独特的土壤环境,特别适宜白茶生长。2018年,邻水县从1500多公里外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引入白茶产业,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劳务联结等方式,合理构建了茶农与茶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其他经济组织的利益链接机制,带动周边群众“因茶致富,因茶兴业”。

“栽种幼苗每天有70元收入,在采茶季每天可以采7到8斤茶叶,按30元每斤计算,有200多块钱收入,一个月算下来有好几千,再加上平时在茶厂打工,一个月有2千多,现在的生活挺满足的。”关口村村民谭荣碧笑着说。

邻水县在建强基地的同时,按照“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的思路,于2024年在十多公里外的丰禾镇场镇建设一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白茶加工中心,建成一条全自动茶叶加工生产线,进行高品质茶叶自动化加工、茶叶衍生产品研发生产等,实现月加工干茶12万斤的产能,进一步延伸了茶产业链。

如今,邻水县按照生态茶园+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建成“白叶一号”标准化精品茶园7500亩,其中2300亩已进入盛产期,仅2024年,实现白茶产量超过3万斤,销售额达到3千余万元,带动周边1600余人就业,全年户均增收12000元。

图为丨采摘鲜茶。(资料图)

茶旅融合赋能和美乡村建设

一年之茶在于春,随着气温逐渐回暖,位于邻水县城南镇花石村铜锣山脉深处的御临茶园迎来采茶季,上百亩茶树劲吐新绿,茶香四溢,四面八方游客纷至沓来,采摘新春的第一茬嫩芽,畅享春日的愉悦体验。

3月15日,春雨后的御临茶园满目葱茏,鲜嫩的茶芽苍翠欲滴,茶园里,游客们穿梭其中,小心翼翼地采摘着鲜嫩的一芽一叶,有的游客还在满园茶香萦绕的茶树丛中,来一波美美的照片,留下幸福的瞬间。身临茶山,满目茸翠如画,油然而生 “尘滤一时净,清风两腋生”感觉,令人流连忘返。

“我一直对茶叶很感兴趣,平时都是住在城里,今天终于有机会到山上亲自体验采茶了,这种感觉太棒了。”游客甘女士说到。

采摘现场还有专业的茶农在一旁耐心地指导,从采摘的手法到采摘的时机,都一一为游客们讲解,让大家对茶叶的采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除了采摘,茶园还特意为游客安排了手工炒制茶叶的环节。在炒制现场,热气腾腾,茶叶散发着扑鼻的清香。茶农们手把手地教游客们如何掌握火候、轻揉茶叶,让游客们亲身感受传统炒茶的独特魅力。游客们也纷纷上手尝试,看着原本的鲜嫩叶片在自己的手中逐渐变成一片清香四溢的茶叶,大家都成就感满满。

“采茶游的乐趣不仅仅在于从茶树上摘下那片小叶子,更在于漫步茶园、呼吸清新空气的那份舒适,以及感受浓浓的茶文化。”游客宋女士兴奋地说。

近年来,当地坚持走绿色发展、茶旅融合之路,大力发展有机茶产业,如今茶园占地面积800亩,预计今年产量可达16余吨,是全县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和名优茶产地,茶产业已成为当地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花石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谭佳明表示,下一步,将依托铜锣山旅游产业环线,扩大种植面积,打造千亩茶叶基地,开发有机茶叶旅游产品,延长茶产业链条,通过茶旅融合,让更多的游客在基地游玩,让村民就近务工,推动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建设。

【我要纠错】
  •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