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22年邻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2023-12-13 18:12 来源:县统计局 访问量:1
【字体: 打印

2022年,面对疫情冲击、高温干旱、缺电保供等多重困难挑战,全县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决策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大力实施同城融圈、优镇兴乡、品质主导、产业支撑“四大战略”,以超常之策、超常之为应对大战大考,有效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健康稳定向好态势。

一、综合

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4亿元,比上年增长0.6%(简称增长,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5.9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8.1亿元,下降3.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3.5亿元,增长1.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8.8%、-156.9%、98.1%,依次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5:30.7:48.8调整为20.9:29.2:49.9。

二、民营经济

2022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153.5亿元,增长2.0%,占GDP的比重为57.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68.8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73.6亿元,增长2.0%。民营经济三次产业对民营经济增加值的贡献率分别为14.3%、37.2%、48.5%。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7.2:44.8:48.0。

三、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8.1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45.4万吨,下降2.1%。其中,稻谷产量22.2万吨,下降0.9%;玉米产量15.2万吨,下降3.0%。油菜籽产量2.3万吨,增长9.2%;花生产量1.1万吨,增长4.3%;园林水果产量8.8万吨,增长7.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8.5万吨,增长7.7%。

全年出栏生猪84.0万头,增长5.8%。全年肉类总产量7.5万吨,增长5.6%。其中,猪肉产量6.2万吨,增长7.7%;禽肉产量1.0万吨,下降5.6%。禽蛋产量1.8万吨,增长6.3%;牛奶产量837吨,增长3.5%。

四、工业和建筑业

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5.4亿元,下降9.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8.0%,拉低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为20.7%。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4户,其中新增企业10户。实现总产值173.6亿元,下降54.0%,增加值下降16.7%。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24.2亿元,下降64.5%;重工业产值149.4亿元,下降51.7%。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65.9亿元,下降55.2%。其中,煤炭产业3.8亿元,增长163.2%;机电产业105.2亿元,下降59.5%;建材产业51.5亿元,下降31.8%;农副产品加工业0.9亿元,下降90.5%;纺织服装业4.6亿元,下降8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营业收入166.9亿元,下降54.6%。产品销售率为99.7%,利润总额为14.0亿元,下降54.8%。

2022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2.7亿元,增长15.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81.2%。全县资质等级以内建筑企业41个,房屋施工面积181.2万平方米,建筑业总产值83.5亿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8%。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7.7%,工业投资增长42.9%,技改投资下降10.3%。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2.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2.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6.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3.2%。商品房施工面积125.5万平方米,下降44.7%;商品房竣工面积8.8万平方米,下降52.8%;商品房销售面积44.7万平方米,下降33.2%。

六、市场贸易和服务业

2022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9亿元,下降7.5%。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6.0亿元,下降7.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0.9亿元,下降7.4%。按行业分,批发业13.0亿元,下降7.4%;零售业94.4亿元,下降7.3%;住宿业1.1亿元,下降8.1%;餐饮业18.4亿元,下降8.4%。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全年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实物商品零售额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2022年,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6亿元,下降4.8%。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下降17.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4118.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4111.9公里,高速公路104.3公里。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53824.5万元,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不包括分机)达到107946户,移动电话用户730886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45161户。

全县旅游等级区7家,其中4A级景区2家。

八、财政与金融

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5.6亿元,增长13.1%。其中,税收收入6.6亿元,下降11.2%;非税收入9.0亿元,增长41.3%。地方公共财政支出55.8亿元,增长9.2%。

202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3.4亿元,比年初增加47.5亿元,增长12.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2.6亿元,增长15.1%。其中,定期储蓄存款余额268.0亿元,增长17.2%;活期储蓄存款余额104.6亿元,增长10.0%。各项贷款余额205.9亿元,比年初增加30.0亿元,增长17.0%。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9.1亿元,比年初增加8.4亿元,增长40.4%;中长期贷款余额160.5亿元,比年初增加14.2亿元,增长9.7%。

九、教育和科技

2022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成建制学校238所,在校生129429人,教职工11284人,其中专任教师9346人。年末共有幼儿园140所,其中建制公办幼儿园53所,招生4560人,在校生21571人,专任教师1561人;小学32所,招生7671人,在校生52695人,专任教师3306人,小学学龄儿童毛入学率100.3%;初中50所,招生9531人,在校生28613人,专任教师2629人;特殊教育1所,招生19人,在校生89人,专任教师27人;普通高中8所,招生4886人,在校生15354人,专任教师1312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7所,招生5271人,在校生11107人,专任教师511人。

全年组织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全部通过国家认定,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7家。组织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项,立项5项,争取到位资金550万元;申报市级科技创新项目6项,立项5项,争取到位资金300万元。引进应用先进技术10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2项。专利授权404件,发明专利授权16件,有效发明专利65件。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2022年,全县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镇综合文化站44个。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兴办文化产业,新发展文化企业6家。

全县共有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非物质文化与遗产名录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0项。

全县拥有广播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23853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6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71%。全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036场,累计放映近85900场。

拥有县级综合体育场(含室内场馆)2个,免费开放体育场馆锻炼15万人次,指导体育各专业协会和乡镇开展各类运动会27余场。各种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高潮迭现。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共370个。其中,医院16个(含妇幼保健院1个),乡镇卫生院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3个,村卫生室253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674张,卫生技术人员3871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1300人,注册护士1710人。

十一、环境保护、能耗和安全生产

2022年,全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应监测365天,实际监测365天,优良天数341天,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3.4%。全县饮用水涉及18个镇共计34个饮用水源,为地表水或地下水(地下水点位10个,地表水点位24个),达标率100%。城市集中饮用水关门石水库水质达标率100%。御临河国控出境断面各项监测指标年均浓度为地表水Ⅱ类水质,入境断面各项监测指标年均浓度为地表水Ⅲ类水质;大洪河国控出境断面各项指标年均值为地表水Ⅲ类水质,入境断面各项监测指标年均浓度为地表水Ⅲ类水质。噪声监测点位113个,其中功能区噪声监测3个、城市区域106个、道路交通4个,各点位昼间和夜间等效声级均达到相应类别标准要求。开展重点污染源企业监督性监测17家次,均符合相应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开展全县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督性监测4次,共监测165家次,年达标率为96.5%。

2022年,全县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十二、人口

2022年末,公安户籍总户数309921户,总人口987140人。按性别分,男522503人,占总人口的52.9%;女464637人,占总人口的47.1%。按户籍性质分,城镇居民212415人,占总人口的21.5%;农村居民774725人,占总人口的78.5%。全年出生人口7482人,人口出生率7.5‰;死亡人口9960人,人口死亡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2.5‰。全县常住人口70.4万人,城镇化率43.69%,比上年提高0.49个百分点。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45元,增长4.1%。其中,工资性收入28500元,增长4.7%;经营净收入6125元,增长2.5%;财产净收入1720元,增长6.0%;转移净收入6500元,增长2.7%。人均消费性支出27854元,增长3.7%。其中,食品烟酒9397元,增长3.7%;衣着3505元,增长3.1%。恩格尔系数33.74%。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4.2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663元,增长6.3%。其中,工资性收入9500元,增长7.0%;经营净收入8400元,增长5.9%;财产净收入600元,增长9.2%;转移净收入2163元,增长3.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843元,增长6.0%。其中,食品烟酒5939元,增长6.0%;衣着1600元,增长6.0%。恩格尔系数35.26%。农村人均住房面积44.6平方米。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88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0万人,比上年增加2.9万人。城镇失业登记人数271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失业人员再就业2167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人数47.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12.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6.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4万人。全年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3191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5120人。

注:

1.《2023邻水统计年鉴》(后简称年鉴)中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从2014年第四季度开始,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执行国家统计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即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2.《年鉴》中农业、林业、渔业、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旅游、财政、保险、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3.《年鉴》中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公安户籍口径。

4.《年鉴》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5.《年鉴》中地区生产总值、民营经济增加值、各产业增加值等数据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8年基数进行了修正。

6.《年鉴》中常住人口、城镇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社会从业人员等数据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对2010-2019年历史数据进行了修正。


【我要纠错】
  •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