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在柑子镇桅子村的李准文化陈列馆,不少村民围坐一起,正在讨论李准的故事。
李准是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曾乘坐兵舰巡视南海诸岛,而柑子镇桅子村则是其故里。近年来,柑子镇充分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并将其融入曲艺文化之中,在守正固本的前提下不断进行创新,致力于打造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曲艺特色,在如今建成的曲艺舞台上,时不时就有村民勇敢上台去比唱两句。
“自从有了‘曲艺舞台’,闲暇时间就可以上去唱两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该村村民郑雪梅开心地说道。
“曲艺舞台”的建设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更多的曲艺爱好者加入到曲艺活动中来。
“正月里窗花迎春来,二月里心花朵朵开……”当天,南辰社区的“曲艺大舞台”也是热闹非凡。在社区的曲艺大舞台上,社区曲艺表演队正在排练四川盘子节目——《采花》,一句句动听的歌词、一个个优美的舞姿,令人不由自主深陷其中。
据了解,该曲艺表演队伍是南辰社区曲艺阵地建设的其中部分,共有表演队员21人,该表演队在社区的组织下开展各类曲艺活动10余场,得到了辖区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也让曲艺文化得以普及和发展。
“我们社区的曲艺表演队不定时就会组织起到我们小区进行表演,大家都爱去看,不但能看到精彩的表演,还能了解到近期的相关政策法规。”南辰社区龙腾尚居小区居民刘三乐说起社区曲艺队伍便赞不绝口。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曲艺表演可以让更多居民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也能引导更多的群众成为曲艺爱好者。”南辰社区党委书记王家芳表示,接下来,社区将大力发展面向基层群众、彰显南辰特色的曲艺文化,为邻水曲艺事业发展贡献南辰力量。
不仅仅是南辰社区,邻水县建设的另一个曲艺特色社区——北辰社区也是别有一番风味。该社区始终秉承着“政府主导、群众支持、社会参与、全域推动”的原则,以“三句半”“快板”“四川盘子”“连响”为主,充分利用曲艺小舞台、曲艺排练点、广场等共享空间,为广大居民提供了曲艺交流平台,创造了更有品质、更有活力的文化生活。
同样在打造曲艺阵地上苦下功夫的还有邻水县的曲艺特色学校。
在邻水县第六小学的大课间上,学生们跟着音乐的节拍跳动,打钱棍跟随他们手上的节奏整齐划一地挥舞着,现场好不震撼。
据悉,该校着力于校园曲艺文化阵地建设,不仅将曲艺融入在日常教学中,还在校内打造了“四川盘子”文化墙,让全校师生感受“四川盘子”传统曲艺文化的熏陶,其特色原创曲艺项目四川盘子《脐橙颂》,更是多次登台展演,颇受好评。
“我们将曲艺文化融入到学生们的日常教学中,不仅可以加深学生们对曲艺文化的认识,也能更早、更好地挖掘出学生们的曲艺潜力。”邻水县第六小学校长廖光强说,该校始终坚持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着力打造好校园曲艺阵地,锻造出特色曲艺队伍,不断推动曲艺文化传承在校园落地生花。
除了邻水县第六小学,富有特色的还有邻水县第二小学快板表演、邻水县第四小学的四川扬琴、邻水县第十三幼儿园的相声等5个曲艺特色学校,他们结合各自校园文化特色,据实打造出了不同的曲艺文化教学模式,让曲艺文化从娃娃抓起、从小事抓起、从身边抓起。
为切实抓好曲艺文化发展,邻水县曲艺家协会还积极吸纳机关、乡镇、村(社区)、学校曲艺爱好者及县内外曲艺名家加入县曲协,不断壮大曲协人才队伍。目前,县曲协已发展会员94人,其中省级会员13人、市级会员28人,正组织申报中国曲协会员1人,挖掘培养出黄春富、温益怀等一批本土曲艺家,不断促使邻水曲艺文化焕发蓬勃生机。
近年来,邻水县不断加强曲艺活动阵地建设,充分挖掘曲艺文化,系统推进曲艺阵地建设项目12个,全面构建起集孵化、传承、表演于一体的县、乡、村三级曲艺交流展示平台,有效夯实了曲艺阵地。截至目前,该县已建设曲艺公园1个、曲艺广场1个,北辰社区、南辰社区等曲艺特色社区2个、市级乡村振兴曲艺示范点1个,并常态化深入乡镇、村、社区、企业等开展宣讲活动50余场,群众文化交流平台得到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