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轰鸣,车辆穿梭,邻水县城一隅,总投资1.5亿元的“爱众・低碳安逸荟”项目正全速推进。这不仅是一个城市配套项目,更是邻水向“近零碳”未来迈进的标志性工程。它将如何重塑市民生活?记者深入工地,一探究竟。
图为丨项目正在进行平场施工(邓鹏 摄)
争分夺秒:平场冲刺 夯实“零碳”根基
炎炎夏日,邻水“爱众・低碳安逸荟”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繁忙。自5月启动平场工作以来,建设者们与时间赛跑。“我们施工队每天加班加点,严格按照节点推进,都知道这项目对邻水意义重大,都憋着一股劲!”土石方负责人邓川指着已完成的80%平场区域介绍道。他们建立了每日巡查制度,确保安全与进度“双保险”。项目经理代青飞信心满满:“预计7月底全面完成平场,为后续主体施工奠定坚实基础。我们采用先进管理模式和技术,精益求精,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
图为丨项目施工现场(钟涛 摄)
三大示范:解码“安逸荟”的绿色雄心
该项目绝非普通的城市综合体。项目负责人龙小浪阐述了其核心定位,打造邻水“三大示范”标杆。
城市配套示范
占地24.5亩、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集休闲健身馆、夜间经济街区、体验式购物中心、元宇宙体验区、高端商务服务于一体,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综合能源示范
占地5.5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综合能源站,将实现“油电气氢”一站式供给,革新城市交通能源结构。
近零碳建筑示范
严格对标绿色建筑标准,融入光伏建筑一体化、智慧微电网等前沿技术,应用节能环保材料,全力打造邻水首座“近零碳”建筑,树立行业减碳标杆。
图为丨项目施工现场(邓鹏 摄)
绿色基因:技术赋能 引领品质生活
“绿色低碳理念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龙小浪强调。项目的“近零碳”目标,不仅体现在建筑本身,更在于其技术内核。光伏建筑一体化,让建筑自身成为“发电站”。智慧微电网,实现能源的高效管理和优化调度。节能环保材料,从源头减少碳排放。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旨在以低碳引领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体验,让“安逸”与“环保”真正相融。
邻水“爱众・低碳安逸荟”这个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项目,正以18个月的工期全速推进。它不仅是邻水拼经济、搞建设的火热缩影,更是城市向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的关键落子。一个集“低碳、便捷、智慧、活力”于一体的未来生活新图景,正在邻水加速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