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邻水县鼎屏镇挞子丘路的黄嘉汤圆店内,厨房内气腾腾的肉汤圆在锅里上下翻涌。这道从清末民初传承至今的美食,历经百年家族接力,从家族内部的节庆食品逐步走进大众视野,最终在2021年入选四川省省级天府旅游美食候选名单,完成了从民间小吃到地方文化符号的华丽蜕变。
守正:以匠心筑牢品质根基
“怀着对家乡美食的热爱,从姑姑手里接下汤圆店。”黄嘉汤圆店长黄仲一说起刚接手时的故事,眼中满是温情。当年,经营汤圆店的姑姑年事已高,看着这门承载着邻水风味的手艺可能面临无人传承的困境,心中满是不舍。而黄仲一自幼便对这碗肉汤圆有着深厚的情感,那软糯的外皮、鲜美的内馅是他记忆里最温暖的家乡味道。1991年,他毅然从重庆辞职,回到了大西街的汤圆店,接过姑姑手中的“接力棒”。
“最困难的时候,煮出来的汤圆皮发僵,馅料鲜味不足,老顾客都问是不是换了配方。”黄仲一回忆起刚接手时的情况,满是感慨。由于早年一直在外打工,他对制作汤圆的手艺早已生疏。更让人头疼的是原材料供应问题,随着工业化养殖的普及,本地糯米的圆润度下降,土猪肉的紧实口感也逐渐流失,这双重难题让刚接手店铺的他犯了难,甚至一度怀疑自己能否守住这份家业。
“现在想想,当时为了解决原材料的问题,还花费了不少的工夫。”为找回记忆中的味道,黄仲一开启了寻味之旅,他走遍全国各地寻找优质糯米,从江西的梯田到安徽的水乡,对比了数十种糯米的口感与黏性,最终选定了东北糯米作为原料。经过无数次搭配调试,终于让汤圆皮回归软糯弹牙的质感,内馅则实现了咸香多汁的独特风味。
创新:以品牌拓宽发展路径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邻水街头的小吃店数量激增,黄嘉肉汤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光靠老顾客不行,得让更多人知道这道百年美食。”黄仲一意识到,传统手艺需要现代传播思维的加持。
黄仲一开始系统性地打造品牌,借力新媒体的东风,拍摄“黄嘉肉汤圆”系列短视频,记录制作肉汤圆,展现匠人坚守的细节。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内容在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吸引了众多前来打卡品尝的食客,只为体验“咬破汤圆皮,鲜汁在口中爆开”的独特口感。
2020年,四川省文旅厅启动天府旅游美食评选,黄嘉肉汤圆凭借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成功入选候选名单。消息传来时,黄仲一正在灶台前搅动沸腾的汤锅,他看着汤锅里的肉汤圆笑着说:“这锅汤熬了百年,终于要香飘更远的地方了。”
如今的黄嘉肉汤圆,已从家族的节庆记忆变成邻水的美食地标。清晨的店门前,食客络绎不绝,等待那碗撒着葱花香油的汤圆。
讲到将来,黄仲一计划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前提下,探索标准化生产与连锁经营模式,让这道百年美食走出邻水,成为承载川东饮食文化的鲜活载体。正如黄仲一所说:“传承不是守旧,是让老味道在新时代找到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