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务公开专栏

当前位置:

2022年邻水县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

2023-10-16 09:52 来源:县教科体局 访问量:1
【字体: 打印

 

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20174)、《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177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四川省学校体育(艺术)区域整体推进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14602号)等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立德树人,全力抓好学校体育工作,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体育锻炼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现将我县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邻水幅员面积1919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1个经开区及335个行政村、社区(253个村,82个社区[含鼎屏镇22个社区]),总人口103.84万。目前,全县有中小学97所(其中,公办91所、民办6所),省一级示范高中1所,省二级示范高中3所,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1所。有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90所(其中,附设有初中的高中阶段学校8所、单设初中2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4所、单设小学3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教学点90个。有教职工7329人,其中专任教师7218人,专职体育教师426人,兼职体育教师150人,体育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在校中小学生104829人,2284个班级。现有田径场20086块、30012块、300米至4004块,4008块,篮球场256块,排球场95块。体育器材按照四川省标准全部达标,达标率100%2022年县级财政投入364.02万元,购置5.9万余件体育器材。

二、学校体育工作总体情况

(一)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情况

1.县政府办公室制定了《关于印发邻水县学校体育工作五年行动计划(2014—2018年)的通知》(邻府办发[2015]160号),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了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当中,提出利用五年时间,通过政府主导与投入,依靠区内各部门的协调聚力。在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的统一规划和布局下,从2015年起,全县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总体达到四川省标准,在配齐体育教师的基础上,引进一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体育人才充实到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战略目标。各中小学结合本校实际,均制定了相应学校体育工作五年发展规划,并做好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2.我县现有专兼职中小学体育教师558人,完全满足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需求,完全达到了教育部建议的课时标准。各学校能够按要求实行小学12年级每周4节,3-6年级每周三节,初中每周三节,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这一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

(二)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1.大课间活动情况

一是时间安排。为了确保学生在校的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教科体局规定,各中小学要在每天的上、下午各安排不少于35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并列进课表纳入到课程管理和课后服务活动安排。根据日常调研和定期督导情况来看,学校能够很好地执行这一规定,有效确保学生的在校锻炼一小时时间。

二是内容设置。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不断开展,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大课间作为贯彻一小时锻炼时间的主要部分,越来越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各中小学都成立了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把大课间工作作为体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来抓,在大课间内容的设计上下足了功夫,形成了我县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模式。大体内容包括:国家规定的广播体操、校园集体舞、学校自主创编的体育项目和自主活动等四大部分,在优美高雅的音乐旋律中让每一个学生得到锻炼,获取快乐。

2.一小时体育锻炼情况

国家规定,为确保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要开设一节体育活动课,或安排两次大课间活动。我县采取的每天两次大课间活动的形式保证一小时锻炼时间,每一个中小学都自觉地将上下午的大课间活动纳入到了课表中,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通过家长开放课等形式得到了社会的有效监督。

3.开展运动会和体育竞赛情况。召开运动会和举办体育节以及校园足球班级、年级、校际间、全县中小学联赛,已成为了我县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环节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全县坚持每年举办中小学生田径和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运动会以及小学生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比赛,各中小学学校举办春秋季运动会。要求各学校举办原则:第一,全员性。即让每一个学生就都有运动项目,让每一个学生在运动中的到锻炼,享受快乐;第二,本着竞技和趣味相结合以竞技为主的思想设置运动项目,让每一个学生达到锻炼目的。第三,运动项目的设置能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让课堂上学到的技能在运动会上得到发挥和验证,已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除了运动会之外,各中小学都能根据本校学生实际和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将运动会扩延成体育节,活动的时间可以是一天,一周,乃至一个月。经常举办年级间、班级间的各项体育比赛。在此基础上,学校坚持常年业余训练,积极组队参加省、市举行的各项体育竞赛活动。

4.参加国家、省、市级阳光体育活动、竞赛情况。一是织参加四川省第五届幼儿体育大会线上亲子运动会(趣味田径),邻水县第八幼儿园、邻水实验幼儿园、金鼎实验幼儿园获得一等奖,邻水县第十二幼儿园、第三幼儿园、合流中心幼儿园获得二等奖、龙安中心幼儿园、袁市中心幼儿园九龙中心幼儿园第二幼儿园坛同中心幼儿园获得三等奖;二是组织开展2022年四川省全民健身我的健身故事有奖征集活动,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2个;三是2022年,我县运动员参加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打破3赛事记录,斩获121513铜,奖牌数居全市第一,创历史最佳成绩。

5.建设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及县级特色体育活动情况。一是积极推进“2+1”活动。国家推行的体育与艺术“2+1”项目在各中小学得到了全面的落实和实施。二是各中小学积极参与一校一品建设活动,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保证学生全员参与到“1+N”项目实施当中,激发了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三是特色学校情况。全县初步形成国家传统体育项目学校1所,省级篮球示范学校2所,省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5所,市级阳光体育示范校12所,县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29所,有力推进了我县学校体育一校一品建设,全力打造我县田径、篮球等特色项目。

(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我县97所中小学全部参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各中小学按个按照测试要求和程序,做到了三个统一。一是统一时间测试,二是统一时间上传;三是统一时间反馈。今年按广安市教育和体育局的要求,在1230日前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上传工作,做到100%测试,100%上传,100%反馈。优良率26.88%,合格率91.2%全县优秀学校42所,优秀率42.9%,良好学校47所,良好率48%,合格学校9所,合格率9.2%,不合格学校为零所。加分学校8所,加分率8.2%

(四)教师队伍建设情况。我县现有专兼职体育教师560人,其中专职教师410人,兼职教师150人,缺额56人,师生比187,参加体育培训教师243人次,受县级及以上表彰70人,2022年新考聘专职体育教师24人。师资队伍建设的加强,为上好体育课打下坚实基础。

(五)教学条件保障情况,场馆设施等情况。2022年我县加大体育设施条件改善,投入体育场地建设经费2434.047万元,投入体育专用器材购置经费258.93万元,投入体育工作经费181.84万元,极大的改善了体育条件,保障了教育教学的需要。

(六)经费投入情况。一是县级体育经费投入教科体局本级的体育经费包括组织体育赛事、组队参加省、市级体育赛事、体育教师培训和易耗体育器材补充等四项主要支出县级财政投入器材336.85万元;县级财政投入运动会280余万元。二是学校体育经费投入统计,全县中小学2022年体育经费的校级总投入为1669.49万元,其中义务教育学校投入1147万元,占公用经费10.6%

三、校园足球工作开展情况

(一)校园足球师资队伍情况。我县现有专职足球教师25人,通过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国家、省、市、县大力培训足球教练员,现有兼职足球教师166人,基本保障了每校有一名足球教师开展校园足球训练、比赛等工作

(二)开展校园足球联赛情况。每学期各学校开展校园足球班级、年级、校级联赛,责任区和县级每年度开展校园足球联赛,全县开展班级、年级、校级联赛7000余场次,责任区和县级校园足球联赛500余场次,有校代表队100个,县级代表20支,参与人数达5000余人。

(三)校园足球场地建设情况。现有足球场地40块,其中2022年新建和改建校园足球场地7块。

(四)参加师资培训情况。参加国家级培训1名校长,2名教练员,参加市级培训教练员26名,参加县级培训66名。

(五)经费投入情况。我县2022年县级投入校园足球经费60万元开展校园足球联赛及教练员培训等工作,各学校投入160万元开展校园足球联赛、器材购置、教练员培训等工作。

(六)足球特色校建设及发展情况。我县创建教育部命名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13所,市级校园足球示范学校20所,各特色学校大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全力推动校园足球发展。

四、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情况

我县充分利用节假日,有效整合体育资源,发挥学校体育场地的社会作用,全县有条件开放的学校16所,免费开放9.6万人次,对营造体育氛围和提高体育锻炼人口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改革经验与突出成效

(一)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思想,加深课改理念

各学校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和区域教研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体育工作得到了应有的重视,我县不仅重视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还有计划地安排了体育教师的外出进修、观摩、学习,开阔视野,使体育教师业务水平、教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特别是选派一线体育教师参加国家、省级培训,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明显改观。

(二)大力夯实基础,打造学校体育区域特色亮点

大课间活动是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主要内容,组织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一天的锻炼效率和锻炼质量,也是各项体育活动开展的突破口和有效载体。教科体局规定,每天上下午各一个不少35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并纳入到课表和课后服务当中。同时对大课间活动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大胆改革,一改过去大课间只有广播操,严重消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积极性的做法,丰富了大课间内容,改变了大课间形式。采取典型引路,开展大课间评比等活动,全面推广了大课间活动。各学校自主创新,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新了大课间内容和形式。不仅是足球、篮球、排球、武术、健美操、跳绳、踢毽这些传统体育项目,还有竹竿舞、跆拳道、锅庄舞等这些新兴的活动项目都被搬到了大课间活动中,吸引了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使得大课间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真正成为了阳光体育运动的一道风景线。

为推动学校更好地开展体育艺术2+1”1+N体育活动,组织体育骨干教师,对30所中小学进行督查评估,活动项目涉及有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舞龙舞狮、武术、太极扇、踢毽子、花式跳绳,也有体现青春魅力的健美操、体育舞蹈、大自然操,更有学生喜爱的篮球、排球、足球、跆拳道、军体拳、击剑等特色项目。评估活动集中展示了我县素质教育及阳光体育运动的丰硕成果。体育、艺术2+1项目的全面开展与实施,确保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活动的开展为进一步完善体育、艺术品牌建设,丰富校园文体生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我县各学校形成了人人有特长,班班有特点,校校有特色的体育工作新局面。

六、主要问题与分析

近年来,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工作中还存在有一些不足,如学校的硬件条件达标但质量不高,实用性不强,功能室的建设还不完善,专用教室、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及师资等不足,体育器材配备也不够全;体育场地规划没有达到应配标准数,没有规范学生常规体检,在健全监测、评估学校体育工作的体系和机制等方面还要完善。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力所能及的问题立即整改到位,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运动场地等),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对策,不断加大硬件投入,完善学校体育保障条件,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七、下一年度发展思路与整改措施

随着体育工作的逐步深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继续遵循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文件精神,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争取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全力改善学校体育条件,并在全县上下努力打造阳光体育的活动氛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着力推进健康教育进程,高质量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并伴随着区域化体育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把学校体育工作切实融入到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中来,努力工作,大胆创新,推动我县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关文件:

我要纠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