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07-06 11:53 来源: 邻水县人民政府 浏览量: 【字体:大 中 小】
近年来,邻水县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着力念好“人才经”,全力铺就“发展路”,切实把“人才红利”转化为“教育红利”,“教育红利”转化为“社会优势”,努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念好“引才经”,注入新鲜血液
一是加强教体人才引进。完善教师公开招考制度,公开考试招聘教师740名、特岗教师65名;采取直接考核方式,打破专业、区域限制,引进体育专业高层次人才3名、其他学科硕士研究生107名,招聘公费师范生55名,考调县外优秀在编教师56名,招聘公办幼儿园合同制教师329名。二是加强科技人才引进。采取“产学研合作、科研联合攻关、组建联合体”等方式,引进川渝两地4所高校领军人才6名、“三区”科技人员8名。建立科技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与渝北、垫江签订合作协议2份,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5人。三是加强紧缺型人才引进。打破行业限制,补齐特色支柱产业人才,面向社会为企业引进技术骨干与能手6名、紧缺专业人才29名;补齐紧缺学科教师,支持学校引进专业人才或聘请有特长的编外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县域职校到高职院校引进秀教师11名,城区义务教育学校聘请有器乐、书法、陶艺、川剧、机器人等编外人员30余名。
念好“育才经”,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强化名师名校长培养。完善培训培养体系,利用国培、省培、县培等方式,培训人才22529人次,培养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969人(其中正高级6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特级教师11人。推进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建立县级名师工作室15个、名校长工作室4个,培养省级名校长1人、名师3人。二是强化后备队伍培养。紧盯后备人才短板,建立年轻干部培养体系,完善培养管理机制,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优化领导干部结构,增强后备人才力量。截至目前,择优吸纳优秀人才进入后备干部人才库451名,高层次人才或公费师范生走上领导岗位13名,任副校长6人、中层干部7人。三是强化科创人才培养。建立“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平台,建成拥有120余名队员的科技辅导团1个。搭建社会技能人才培训高地,开展新型农民工、青年劳动者等技能培训3000余人次,培训农民技术骨干200名、农户3000余人次。依托创新创业平台,参加各类科技创新人才赛,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晋级奖1项,涌现全国优秀农民工1人、省级科技特派员1人、市级杰出人才5人。
念好“留才经”,激发创业活力
一是兑现政策吸引人才。为52名人才打破首次评职对任教经历、工作年限等硬性条件的限制,为符合条件人员申领“邻州英才卡”1644张,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发放一次性住房、生活补助及搬迁安置补助440余万元,每年兑现科技特派员补贴2.4万元,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二是改善服务留住人才。建立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机制,完善“1+N”“1+1”服务专员队伍服务体系,通过面谈交心、走访慰问、青年联谊等方式,为高层次人才解决工作生活困难,先后慰问50余名高层次人才,传递党的关怀和温暖。三是优化环境激励人才。打造高层次人才团队,评选省市县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24名,并通过主流媒体广泛宣传人才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努力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邻水职中教师川东烙画非遗文化传承人卢文丽送教下乡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激发了人才干事创业激情。
念好“展才经”,助推经济发展
一是搭建区域创新平台。携手重庆科技部门推进川渝两地校企合作,建立现代农业创新联合体1个,川渝道地中药材种植创新联合体1个,促进两地科技领域人才协同发展。二是搭建区域创业平台。创建国家级“星创天地”、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创业平台23个,集聚“周末工程师”“候鸟型”人才230余名,成功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市创业技术创新中心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三是搭建区域智力共享平台。聘任包括国家重点人才计划入选者在内的16名智库专家助力川渝高竹新区建设,开展中科院、中组部博士服务团来邻指导服务活动,与西南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4家高校院所携手共建四川农科葡萄产业技术研究院,逐步实现人才互访互学、平台共建共享、资源互联互通。(县教科体局 吴凡 审签:谭治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