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4-18 14:52 来源: 县统计局 浏览量: 【字体:大 中 小】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县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迎难而上、顶压前行,全力以赴拼经济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县经济稳中向好,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综 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GDP)统一核算初步结果反馈,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96.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简称增长,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8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87.8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156.4亿元,增长8.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9%、22.4%、70.8%,依次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1.3个百分点、4.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4:30.2:51.5调整为17.5:29.7:52.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260元,增长6.3%。
二、民营经济
2024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183.1亿元,增长6.2%,占GDP的比重为61.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6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54.4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79.1亿元,增长9.9%。民营经济三次产业对民营经济增加值的贡献率分别为7.9%、26.8%、65.3%。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27.1:29.7:43.2。
三、农 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8万公顷,实现粮食总产量46.8万吨,增长0.9%。其中,稻谷产量23.4万吨,增长1.5%;玉米产量16.1万吨,增长1.8%。油料总产量4.2万吨,增长5.3%。其中,油菜籽产量2.9万吨,增长5.9%;花生产量1.3万吨,增长5.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71.3万吨,增长3.6%。园林水果产量8.8万吨,增长2.4%。
全年出栏生猪78.1万头,下降8.4%。全年肉类总产量7.1万吨,下降6.3%。其中,猪肉产量6.1万吨,下降1.8%;禽肉产量1.0万吨,下降4.8%。禽蛋产量1.7万吨,下降4.0%;牛奶产量763吨,下降7.4%。
四、工业和建筑业
202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6.2亿元,增长5.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1%,拉动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工业化率达到22.4%。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4户,其中新增企业16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76.1亿元,下降7.4%,增加值增长3.9%。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15.9亿元,增长0.6%;重工业产值160.2亿元,下降8.1%。支柱产业实现产值167.3亿元,下降7.8%。其中,煤炭产业1.1亿元,下降22.1%;机电产业122.5亿元,下降6.5%;建材产业40.8亿元,下降11.1%;农副产品加工业1.8亿元,下降11.9%;纺织服装业1.1亿元,下降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营业收入179.4亿元,下降6.6%;利润总额为13.3亿元,下降12.1%;产品销售率为99.7%。
2024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1.7亿元,增长1.8%,对GDP的贡献率为2.3%。全县资质等级以内建筑企业44个,实现利润总额3.0亿元,下降22.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7.1万平方米,下降28.7%;其中新开工面积73.6万平方米,下降48.6%。建筑业总产值90.0亿元,增长8.1%。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3.7%。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8.8%,工业投资增长74.5%,技改投资增长16.6%。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3%。商品房施工面积95.5万平方米,下降42.6%;商品房销售面积38.7万平方米,下降11.2%。
六、市场贸易和服务业
2024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7亿元,增长7.1%。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6.9亿元,增长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4.8亿元,增长7.2%。按行业分,批发业14.5亿元,增长7.3%;零售业105.4亿元,增长7.1%;住宿业1.2亿元,增长7.0%;餐饮业20.6亿元,增长7.2%。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全年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实物商品零售额0.5亿元,下降5.1%。
2024年,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9亿元,增长5.5%。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亿元,增长21.9%。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4114.8公里,等级公路4110.0公里,等外级公路4.8公里。其中,一级公路31.0公里、二级公路177.6公里、三级公路153.6公里、四级公路3747.9公里。公路客运量396万人次,旅客周转量6842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479万吨,货物周转量17842万吨公里。
年末全县机动车保有量142519辆。其中,民用汽车保有量57946辆,增长5.4%;私人汽车保有量55056辆,增长5.1%。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1亿标准量,邮政业务总收入10731.2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总量54104万元,电信业务总收入48249万元。年末移动电话用户717085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322889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65286户。
全县旅游等级景区7家,其中4A级景区2家。
八、财政与金融
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7.3亿元,增长3.1%。其中,税收收入6.9亿元,下降7.8%;非税收入10.3亿元,增长12.0%。地方公共财政支出60.6亿元,增长11.5%。
202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18.1亿元,增长11.0%;各项贷款余额256.7亿元,增长10.2%。
九、教育和科技
2024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成建制学校206所,在校生117747人,教职工10521人,其中专任教师8899人。年末共有幼儿园115所,其中建制公办幼儿园45所,招生3971人,在校生17864人,专任教师1441人;小学43所,招生7018人,在校生48320人,专任教师2416人,小学学龄儿童毛入学率100%;初中33所,招生9695人,在校生28504人,专任教师2434人;特殊教育1所,招生17人,在校生120人,专任教师 27人;普通高中9所,招生5220人,在校生14997人,专任教师2023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所,招生2905人,在校生7942人,专任教师558人。
全年组织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通过国家认定8家,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5家。组织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5项,立项7项,争取到位资金347万元;申报市级科技创新项目17项,立项9项,争取到位资金347万元。引进应用先进技术25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7项。授权专利347件,有效发明专利68件。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2024年,全县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镇综合文化站44个。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兴办文化产业,新发展文化企业6家。
全县共有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4项。
全县拥有广播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83089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6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73%。全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036场,累计放映91972场。
拥有县级综合体育场(含室内场馆)2个,免费开放体育场馆锻炼23.6万人次,指导体育各专业协会和乡镇开展各类运动会35场。各种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高潮迭现。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共411个。其中,医院20个(含妇幼保健院1个),乡镇卫生院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09个,村卫生室253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4788张,卫生技术人员4676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1662人,注册护士2136人。
十一、环境保护、能耗和安全生产
2024年,全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应监测366天,实际监测366天,优良天数348天,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5.1%。全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30个(含农村“万人千吨”集中式水源地3个),其中地表水点位20个、地下水点位10个,全年达标率100%。城市集中饮用水关门石水库水质达标率100%。御临河国控出境断面各项监测指标年均浓度为地表水Ⅱ类水质,入境断面各项监测指标年均浓度符合地表水Ⅲ类水质;大洪河国控出境断面各项指标年均值符合地表水(河流)Ⅲ类水质,入境断面各项监测指标年均浓度符合地表水Ⅲ类水质。功能区噪声监测7个点位、城市区域104个点位、道路交通4个点位,各点位昼间和夜间等效声级均达到相应类别标准要求。
2024年,全县全社会能耗124.9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加5.32万吨标准煤,单位GDP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1.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0.8%。
2024年,全县共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事故起数同比减少2起、下降 50%,死亡人数同比减少 4 人、下降 66.7%。
十二、人 口
2024年末,公安户籍总户数308497户,总人口972441人。按性别分,男515592人,占总人口的53.0%;女456849人,占总人口的47.0%。按居住地分,城镇居民212654人,占总人口的21.9%;农村居民759787人,占总人口的78.1%。全年出生人口6092人,人口出生率6.2‰;死亡人口8729人,人口死亡率8.9‰;人口自然增长率-2.7‰。全县常住人口70.0万人,城镇化率45.16%,比上年提高0.82个百分点。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9%,恩格尔系数35.12%。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5.5平方米。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恩格尔系数36.31%。农村人均住房面积54.4平方米。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526人,农村新增劳动力转移就业2980人,城镇失业登记人数1941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小于5.5%,失业人员再就业2068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人数46.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8.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1.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万人。全年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0187人次,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6494人次。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及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4.公报中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公安户籍口径。
5.公报中林业、渔业、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对外贸易、财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