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作为传统农业生产大县,邻水县依托集聚的人才优势,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和品牌农业,唱响科技强农进行曲,更多科技人才投身农业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仲春时节,在邻水县柑子镇缪氏庄园,一大早,技术员刘金秋照例与助手一起走进葡萄实验大棚,实时观测温度、湿度等空气环境,并对葡萄生长的土壤进行五层温湿度监测,记录下葡萄树绒球、伤流以及萌芽情况,强化春季科学管护对于处在萌芽期的葡萄树健康成长显得至关重要。
四川缪氏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员刘金秋说:“现在的促早棚已经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现在的实验棚已经完全萌芽,80%的芽已经萌发,而对照棚正处在绒球期,只有少部分芽有一个萌芽情况,这也表明我们的实验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
刘金秋是一名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2022年邻水县通过“县引企用,双向进入”机制引进。作为一家占地3000余亩的综合型葡萄种植加工园区,四川缪氏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始终把“人才、科研、合作”作为助推企业发展的着力点和支撑点,与四川省农科院等高校创建四川农科葡萄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技术攻关,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解决葡萄种植加工瓶颈难题,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四川缪氏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员刘金秋说:“土壤是植物生产的主要基质,我们希望通过土壤改良这个技术能够实现土壤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希望通过把土壤改良这个理念和技术传播到更多的农户家里,实现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对我们的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是关键一环。”
一年之计在于春,打好春耕“第一仗”是关键。在邻水县袁市镇大光明社区的邻水县工厂化育秧中心,首批高品质秧苗已长出了1—2片嫩叶。据中心技术负责人代旭峰介绍,相较于传统育秧模式,占地面积近7千平方米的工厂化育秧中心,采用大棚式全程机械化、自动化育秧,能够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减少病虫害,真正实现育壮苗、育好苗,给农业现代化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邻水县工厂化育秧中心技术负责人代旭峰说:“2023年我县启动了工厂化育秧,能够满足5千亩大田的需要,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政策指导和技术培训,力争在3年内将工厂化育秧面积推广在3万亩以上,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作为全国商品粮供应基地,四川省农业大县、现代农业重点县,近年来,邻水县持续开展乡村源头活力提升行动,出台相关人才政策,致力于完善人才储备,走好科技强农之路。截至目前,全县现有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35名,其中,“县引企用、双向进入”3人;农村实用人才20500人,农业技术人才534人。